在东汉末年,估计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若干年后刘备会三分天下有其一。为什么?因为当时的刘备实在 太渺小,太不起眼了。一个幼年丧父、靠着母亲卖草席卖草鞋养大的乡下孩子,论家世,比不上四世三公的袁绍,论名望,比不上圣人后代的孔融,论势力,比不上统兵多年的董卓,刘备的创业起点可以说是非常之低的。这个记录,要等一千多年以后的朱乞丐来打破了。
有人会说,刘备可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啊!这汉室宗亲的血统可高贵呀!其实从刘胜算起,到刘备这,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传了十三代啦!按今天的说法,早就“出五服”了。刘备这个“汉室宗亲”,不好当真。更何况,当时的宗亲,天下可真不少。刘焉、刘表、刘虞、刘晔等人,个个都是正牌子宗亲,也未见得成就大业。
《三国志》记载刘备家东南角上有一颗高大的桑树,远远看去像一个巨大的车盖,少年刘备与一众孩童在树下玩耍的时候,竟然指着大桑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羽葆盖车”是皇帝出行的御用专车,小刘备的口气可真不小。古人写史,总要给帝王人物创作一些与众不同的童年故事乃至神怪传奇,翻来覆去就关乎四个字“受命于天”。但刘备自少年时就立有宏图大志应当是毫无疑问的,否则当出身寒微的他屡屡遭受沉重打击的时候,他早就垮掉了。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有足够大的野心,你有多大的野心,才能装下多大的梦想。
刘备也算是生逢其时,遇到了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若是太平盛世,曹操袁绍刘表仍然有机会封侯拜相,做个所谓的治世能臣,但一穷二白的刘备在那个阶级固化,上升渠道被贵族士大夫垄断的时代是绝无出头之日的。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已经成了野心家的乐园,这给了刘备实现抱负、一展拳脚的机会。刘备召集了一支义军,参加了讨伐黄巾的战斗,并屡立战功。此时的刘备有了他创业路上的第一个身份:骑兵小队长。
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大家对刘备的印象就是一个爱哭的忠厚长者。其实黄巾起义那年,刘备不过二十四岁,正是风华正茂时。刘备是涿郡人,此地民风彪悍,胡风盛行,刘备的特点就是剽悍勇武。他带领着关羽、张飞等一众追随者参军,是从骑兵部队的下级军官做起的。刘备的军功,是他不断在战场的血与火中拼杀出来的,刘备曾经在战斗中受伤,靠装死才能逃得性命。此后刘备一生“行军三十余年,无不亲征”。刘备谥号昭烈皇帝,戎业有光谓之烈,勇气,才是刘备闯荡天下的第一张王牌。
在长达四年的军旅生涯后,刘备终于凭借军功获封安喜县县尉,这大致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吧,他终于从一个丘八熬成了一个国家公务员!黄巾之乱后,东汉朝廷出台了一个政策,要精简淘汰因军功获得官职的人。刘备正准备在仕途上大展拳脚之时,上级领导派下来一位督邮到县里巡视,就要依据以上政策遣散刘备等人。刘备去驿馆求见督邮,估计是打算求下情、送点礼,请督邮高抬贵手,结果督邮压根不见他。眼看来之不易的奋斗成果就要付之东流,刘备是真急眼了,直接闯进去绑了督邮,把人家狠狠打了一顿,然后弃官逃亡。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怒鞭督邮的故事,估计这与刘备后世流传的仁厚形象实在不符,慢慢就演绎到了张飞身上。
刘备为什么打督邮?因为绝望!东汉末年,门阀士族已逐渐形成,并把持了各地的实际权力。比如人才选拔与官吏晋升,各地太守打着寻访大德的幌子来举孝廉,其实都是看门第族望取士。之前黄巾作乱,紧急启用了大量平民或庶族寒门的人才,这些人凭借实打实的功绩担任朝廷官员,效忠皇帝,是不可能为门阀士族效命的。所以天下稍定,把持朝政的门阀便立刻找机会剥夺这些庶族寒门的官职,这才是督邮不肯见刘备的大背景。
刘备走正经仕途的路被堵死了,但奇妙的是另一扇门打开了。就在刘备怒鞭督邮的这一年,朝廷在刘焉的建议下,把天下各州的最高长官由刺史改为了州牧。州牧可以军政一把抓,州牧的设立进一步加剧了地方割据的形势。既然做不了朝廷的官,刘备就辗转投靠了老同学公孙瓒,继续凭自己的勇武为地方军阀卖命,并累计军功坐上了平原县令。
在平原县,刘备打出了自己日后名扬天下的第二张王牌:忠义仁德。这是刘备谥号昭烈第一个字的由来,这是刘备一生所具备的非常宝贵的无形资产。同时这也是刘备高明的地方,遵循当世的道德准则,遵守门阀的游戏规则,迅速积攒起了自己的声望。刘备在平原县广施仁政,深得民心,据说连去刺杀他的刺客都被刘备的宽厚有礼所打动,向刘备袒露实情而离去。后来孔融被黄巾余党围攻,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援,这就说明刘备得到了一部分贵族阶级的承认。
后来,陶谦去世,在陈登、糜竺等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刘备得到了徐州。从这一刻开始,刘备不再是四处流浪的雇佣军,他的满腔豪情和勃勃野心不再是镜花水月,他真正地参与到了争夺天下的大赌局当中。但是,此时的刘备,底牌仍然太少太少了,陡然得到徐州的他,迅速地卷入了几大巨头的冲突漩涡中。在吕布、袁术、曹操的轮番打击下,刘备被打回了原形,几乎一无所有,只能投靠曹操。
如果刘备从此跟随曹操,征战四方,平定天下,建功立业,封侯拜相,也未可知。但他和曹操一样,是上了赌桌的人,他绝不肯再甘心做一个看客。曹操的众多谋士也对此看得很清楚,程昱就曾劝曹操:“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这才有了青梅煮酒时曹操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刘备此时已名满天下,曹操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下手,刘备就借机逃走了。
刘备辗转投奔了刘表,在那里他蛰伏了七年之久。有人说他白白浪费了时间,坐看曹操一统北方,他应该抓紧时间夺取荆州益州,说这话的人就太小看天下英雄了。刘备当时实在太弱小了,他只是据守新野县为刘表看家护院罢了,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遇到诸葛亮。
此前的刘备,很少有顶级人才追随,尤其缺少具有战略眼光的谋臣相伴。一方面是因为刘备出身微末,势力不显,门阀贵族不会对他下注;另一方面是因为刘备其实是一个很自信也很骄傲的人。田豫、陈群、陈登都曾经辅佐过刘备,但刘备是个极有主见的领导,在重大决策上容易固执己见,收容吕布和后来的夷陵之战就是惨痛教训。而有本事的人往往也是有脾气的,所以顶级的谋士一个个流星般的从刘备身边划走了。
直到困守在一个小小新野之时,我想刘备应该是总结了前半生的经验教训并有所反思的。他开始重视人才,并有意识地主动结交荆州当地的世家,笼络并招揽各路名士豪杰,甚至引起了刘表的警觉。“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正是这段时间,徐庶来到了刘备身边,他为刘备多次出谋划策,做了很多贡献,但最大的贡献是他在被迫离开刘备的时候,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注意刘备得到诸葛亮的方式:三顾茅庐,这说明他开始掌握了自己人生的第三张王牌:尊重人才并为我所用。
从207年得到诸葛亮开始,到219年进位汉中王为止,刘备这十二年的人生好像突然开了挂一般,庞统、马良、法正、黄权、魏延、黄忠、马超等等谋臣勇将纷至沓来,刘备弱小的势力迅速成长为一个强大的集团。从赤壁之战到夺取南郡,从进取西川到争夺汉中,刘备都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这似乎是老天爷给刘备孤苦漂泊的前半生发放的特别补偿,也是对他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最大肯定。
虽然此后的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让刘备止步于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我想说的是,在三国的众多英雄豪杰当中,刘备的一生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是最值得体会和学习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